本項目為打包轉化,包含5件品種:1-哈糯2022、哈粘5號、哈糯2018、哈粘3號,哈白粘1號
哈糯2022是哈爾濱市農科院玉米研究室于2016年利用玉米自交系B103(母本)和玉米自交系HA1303(父本)雜交育成。
(一)選育過程
2016年哈爾濱市農科院玉米研究室利用玉米自交系B103(母本)和玉米自交系HA1303(父本)組配雜交組合(即(B103×HA1303)。2017年在哈爾濱市農科院試驗地進行初級鑒定和品種比較試驗,該組合綜合表現品質突出、綜合性狀優良。2018~2019年在哈爾濱市五常、雙城、阿城、呼蘭等地進行多年多點鑒定試驗,平均產量15988.1公斤/公頃,比對照品種“金糯262”增產4.1%。在異地鑒定過程中,該組合在各點均表現穩定,植株長勢較強健,品質突出等特點,綜合性狀(與對照品種比較)優良。
2020~2021年參加區域試驗,平均產量為17834.8公斤/公頃,比對照品種“金糯262”平均增產7.3%。
(二)品質及抗病性
2021年4月~2021年11月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哈爾濱)分析,支鏈淀粉含量100 %。
(三)品種適應區域
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至三積溫帶≥10℃活動積溫2300℃以上區域作為鮮食玉米品種種植。
(四)品種特征特性
糯玉米品種,出苗至成熟需≥10℃活動積溫2300℃左右,在適應區出苗至適宜采收期生育日數91天左右,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18天左右。種子出苗能力較強,幼苗健壯,幼苗葉鞘紫色,葉色綠色,莖綠色,葉片寬度10.5厘米,穗上葉片數8片,成株株高290.9厘米,穗位高141.4厘米,可見葉16片,株型平展;花藥黃色,花絲紅色,雄穗一級分枝26~27個,苞葉長度適中。果穗錐型,穗軸白色,穗長18.1厘米,穗粗4.9厘米,穗行數16~18行,籽粒白色,糯質型。
(五) 栽培技術要點
該品種在適應區5月5日左右播種,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,采用直播栽培方式,公頃保苗5.3萬株左右。每公頃施基肥15噸左右,磷酸二銨225公斤,硫酸鉀90公斤,拔節至孕穗期追施尿素每公頃225公斤左右。幼苗生長快,及時鏟趟管理,注意防蟲,及時收獲,水肥條件差的地塊,種植密度不宜過大。注意大斑病和絲黑穗病的防治。
三、親本介紹
(一) 母本介紹
1、 母本來源及選育過程
母本B103:2009年從京科糯2000雜交種經過8代南繁北育分離提純選育而成。
2、 特征特性
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20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動積溫2400 ℃左右。該品種幼苗期第一葉鞘綠色,葉片綠色,莖綠色。雄穗一級分枝20~30個,穎殼綠色,花絲紅色,花藥黃色。株高170厘米,穗位高100厘米,成株可見12片葉。果穗錐型,穗軸白色,穗長12.5厘米,穗粗3.1厘米,穗行數20行,籽粒糯質型、白色,百粒重25克。
(一) 父本介紹
1、 父本來源及選育過程
父本HA1303:從農家種提純自交系。2009年經過南繁北育共7代,于2012年選育而成自交系HA1303。
2、 特征特性
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15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動積溫2400 ℃左右。該品種幼苗期第一葉鞘綠色,葉片綠色,莖綠色。雄穗一級分枝 15 ~ 20個,穎殼黃色,花絲黃色,花藥黃色。株高180厘米,穗位高75厘米,成株可見14片葉。果穗筒型,穗軸白色,穗長13厘米,穗粗 3.5 厘米,穗行數14行,籽粒糯質型、白色,百粒重20g。
玉米單交種“哈糯2022”品種簡介
一、選育目的
選育出適合黑龍江省農業結構調整需要的優質、高產、適應性強、熟期較早的糯玉米品種,滿足廣大城鄉居民對鮮食年糯玉米的要求。選育目標:選育出適口性好,適應性廣,適宜速凍加工的黃糯玉米品種。
一、雜交種選育過程
哈粘5號是哈爾濱市農科院玉米研究室于2015年利用玉米自交系HA4146(母本)和玉米自交系HA4139(父本)雜交育成。
(一)選育過程
2015年哈爾濱市農科院玉米研究室利用玉米自交系HA4146 (母本)和玉米自交系HA4139(父本)組配雜交組合(即(HA4146 × HA4139)。2016年在哈爾濱市農科院試驗地進行初級鑒定和品種比較試驗,該組合綜合表現品質突出、綜合性狀優良。2017~2018年在哈爾濱市五常、雙城、阿城、呼蘭等地進行多年多點鑒定試驗,平均產量15238.2公斤/公頃,比對照品種“金糯262”增產4.3%。在異地鑒定過程中,該組合在各點均表現穩定,植株長勢較強健,品質突出等特點,綜合性狀(與對照品種比較)優良。
2019~2020年參加區域試驗,平均產量為15856.6公斤/公頃,比對照品種“金糯262”平均增產6.4%。
(二)品質及抗病性
2021年4月~2021年11月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哈爾濱)分析,支鏈淀粉含量100 %。
(三)品種適應區域
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至三積溫帶≥10℃活動積溫2300℃以上區域作為鮮食玉米品種種植。
(四)品種特征特性
糯玉米品種,出苗至成熟需≥10℃活動積溫2300℃左右,在適應區出苗至適宜采收期生育日數85天左右,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10天左右。種子出苗能力較強,幼苗健壯,幼苗葉鞘紫色,葉色綠色,莖綠色,葉片寬度10.2厘米,穗上葉片數7片,成株株高266.7厘米,穗位高131.8厘米,可見葉14片,株型平展;花藥黃色,花絲淺紫色,雄穗一級分枝13~14個,苞葉長度適中。果穗錐型,穗軸白色,穗長19.5厘米,穗粗5.0厘米,穗行數14~18行,籽粒黃色,糯質型。
(五) 栽培技術要點
該品種在適應區5月5日左右播種,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,采用直播栽培方式,公頃保苗5.3萬株左右。每公頃施基肥15噸左右,磷酸二銨225公斤,硫酸鉀90公斤,拔節至孕穗期追施尿素每公頃225公斤左右。幼苗生長快,及時鏟趟管理,注意防蟲,及時收獲,水肥條件差的地塊,種植密度不宜過大。注意大斑病、絲黑穗病和莖腐病的防治。
三、親本介紹
(一) 母本介紹
1、 母本來源及選育過程
母本HA4146:為自選自交系,于2011年從嫩江農家粘玉米品種經過9代南繁北育于2015年選育而成。
2、 特征特性
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15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動積溫2200 ℃左右。該品種幼苗期第一葉鞘綠色,葉片綠色,莖綠色。雄穗一級分枝 9~10 個,穎殼紫色色,花絲紅色,花藥紫色。株高170厘米,穗位高70厘米,成株可見 14 片葉。果穗筒形型,穗軸白色,穗長 14 厘米,穗粗4.1厘米,穗行數14行,籽粒糯質型、黃色,百粒重15克。
(二) 父本介紹
1、 父本來源及選育過程
父本HA4139:從粘大棒提純的自交系。2009年經過南繁北育共7代,于2012年選育而成自交系HA4139。
2、 特征特性
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13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動積溫2200 ℃左右。該品種幼苗期第一葉鞘紫色,葉片綠色,莖綠色。雄穗一級分枝15~20個,穎殼綠色,花絲黃色,花藥黃色。株高175厘米,穗位高80厘米,成株可見13片葉。果穗錐型,穗軸白色,穗長15厘米,穗粗4.3厘米,穗行數14-16行,籽粒糯質型、黃色,百粒重25。
玉米單交種“哈糯2018”品種簡介
哈爾濱市農科院玉米研究室2011年以自選白糯玉米自交系B103為母本和B33為父本雜交育成。2012年在哈爾濱市農科院試驗地進行品種觀察,比較試驗;2013~2014年進行異地鑒定試驗;2015~2016年參加黑龍江省的區域試驗;2017年參加黑龍江省的生產試驗。在適應區哈糯2018具有外觀品質優良,果皮薄,粘度高,適口性佳,豐產性較好等特點。
在適應區出苗至采收鮮果穗95天左右,完全成熟約125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動積溫2400℃左右。該品種幼苗期第一葉鞘紫色,葉片綠色,莖綠色。株高272厘米,穗位高130厘米,成株可見17片葉。果穗錐型,穗軸白色,穗長21.5厘米,穗粗4.85厘米,穗行數14~18行,籽粒糯質型、白色,百粒重37.6克。兩年品質分析結果:容重732~739克/升,粗淀粉70.21%~71.64%,粗蛋白9.8%~11.74%,粗脂肪4.53%~4.59%,支鏈淀粉100%。三(兩)年抗病接種鑒定結果:中感至感大斑病,絲黑穗病:23.9%~39.2%。
栽培要點
播種、育苗、定植期:在適應區4月30日左右播種,選擇中等以上肥力地塊。
適宜種植方式與栽培密度:采用直播栽培方式,公頃保苗5.3萬株左右。
施肥方法及公頃施肥量:每公頃施基肥15噸,硫酸鉀90公斤和硫酸二銨225公斤左右,拔節至孕穗期追施尿素每公頃225公斤。
田間管理及收獲:幼苗生長快,及時鏟趟管理,注意防蟲,青食果穗,適時采收。
其它栽培要點:移栽定植,育苗期在4月15日左右,定植期在5月15日左右最佳。
注意事項:玉米大斑病和絲黑穗病防治,必須與其他類型及不同顏色的玉米按要求隔離種植。
適宜種植區域